王艾莉:不喜歡,就去改變!

提供機構:

亞太培訓顧問

 【設計路,他們這樣闖】古又文與王艾莉,兩個生命軌跡全然不同的設計師。一個是30歲以前一直住在台灣的土生土長服裝設計師,得獎暴紅後決定闖蕩國際舞台;另一個是長年在英國攻讀產品與互動設計,後來選擇回台灣發展。這麼相異的背景,卻又同時為台灣設計師開創出兩條新路。他們在每一個分岔口,有風有雨,有光有闇,對國內人才又有何啟發?

“Trust is like an eraser, it gets smaller after every mistake.”(信任就像橡皮擦,每犯一次錯,就少掉一點。)

這是設計師王艾莉創立的「設計福利社」今年推出「信任橡皮擦」想傳達的理念。王艾莉的設計作品總是帶點小哲理,讓人會心一笑,又發人深省。

作為近年來活躍於媒體的新銳設計師,王艾莉有張漂亮的履歷表:英國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學士、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互動設計碩士。

畢業時,她因為優異成績獲得英國康蘭集團獎金(Conran Foundation Award),也因此受邀參加米蘭家具展(Milan Furniture Fair)的衛星展。另外引人矚目的,當然也包括她的家世——王艾莉是賀眾企業總經理王志耀的大千金。

不過,王艾莉令人印象深刻的理由,倒不是因為這些紀錄,而是她這幾年積極發揮影響力,靠自己的力量,為台灣的設計環境帶來了一些改變。

採訪王艾莉時,發現她完全不是嬌滴滴的富家女個性,一直留著俐落短髮,講話直接、爽朗還帶點大喇喇的她,反倒很男孩子氣。說起當初踏進設計界的軌跡,更是讓人跌破眼鏡。

畢業•失業:與其抱怨,不如創造一些不同

 
2008年畢業後,王艾莉原本只想回台灣過暑假,沒想到遇到全球金融風暴,她知道即便是名校畢業,在英國還是找不到工作。既然「畢業即失業」,王艾莉索性就留在台灣。

對照倫敦這個設計發達的城市,每5人就有1人在創意產業工作,當時王艾莉眼中的台灣,設計環境只能用「貧瘠」兩字來形容,她理所當然覺得「眼裡的一切都很爛」,也因此有些憤世嫉俗,王艾莉為24歲的自己乾脆地下了個「恨」的形容詞註解。

直到她在一次演講會裡遇到了肯夢(AVEDA)創辦人朱平,在大吐苦水後,朱平給了她一句話:“If you don't like it, then change it!”(如果不喜歡,那就去改變!)

與其不斷抱怨「爛」,王艾莉開始思考,是否可以從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中,來創造一些不同。

首先,她認為一個設計師應該與世界同步,但她卻發現,有些國外設計的相關訊息,在台灣卻不容易看到。因此,她把多年來蒐集國外資料的習慣,改為每天寫在自己的部落格與Facebook上。現在,她每天吃早餐時會瀏覽數十個設計相關網站,固定選出一個作品或一篇文章跟網友分享。

這個小動作的影響力,遠超乎她意料,直到有媒體上門採訪,她才知道自己的網站有將近4、500人關注。後來,她乾脆出版實體的設計報《The Binder》,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各種創意設計。這件事持續到現在,儼然已成為她對自己訂下的「義務」。

另外,王艾莉也積極參加各種演講、到各設計科系上課,將她的所學所見帶給對設計有興趣的人。光是演講,王艾莉一週平均就有3場。她笑著說:「大家都覺得我是神經病!」不過,她卻認為,做這件事,最壞的打算是只賺個1千元車馬費,卻很可能就此改變現場某個人的一生。

一旦決定把不滿化做動力,王艾莉就調適得相當徹底。一面「寫」,一面「說」,同時,王艾莉也開始「做」,而且,展現出遠超乎同儕設計師的柔軟身段與成熟態度。

觀摩•彎腰:起步免計較,用作品和口碑走全國

她當起SOHO族,從設計朋友的喜帖與名片開始做起,把連鎖咖啡店當成行動辦公室用來見客戶,一人包辦接電話、跑印刷廠等所有雜事。

沒多久,靠著口碑傳遞實力的王艾莉終於接到人生第一個大案子,是以8萬元替一家台灣品牌企業設計電子書。這個專案花了她8個月的時間,平均一個月只有1萬元收入,簡直是入不敷出。事後,她還被朋友嘲笑設計費太低,簡直是傻瓜!

不過,現在回頭看,她並不後悔。王艾莉認為,和一個毫無經驗的設計師合作,對方也要承擔很大的風險。所以對她來說,最重要的是把握機會學習,並非賺錢。她主動跟著客戶跑到模具廠觀摩如何開模、如何做機構設計,這些經驗非常珍貴,而且絕對用錢買不到。

就這樣,隨著作品愈來愈多,王艾莉的知名度逐漸打開,原本的1人工作室,也擴充為目前的7人設計團隊。這幾年,她的知名作品如「自動遊走的雨水實驗室」,擷取世界各地的雨水,製成冰棒提供民眾試吃,體會水資源的可貴與價值。

另外,3年前她自費15萬元,在台中的國立公共資源圖書館展出「句子販賣機」,從書籍中摘錄出各種雋永段落,放在保特瓶裡,模擬自動販賣機販售飲料的方式陳列,藉此引起一般人對閱讀的好奇和興趣。這個點子,今年也獲得富邦藝術基金會、誠品書店的認同與贊助。

願意彎腰,讓王艾莉贏得機會,證明自己的才華。不過,現在的她又進入另一個階段,她希望透過堅持,來傳遞她的信念和價值。

堅持•改變:別讓低價格限制了高價值

曾經有個國外客戶因喜歡她的設計而主動找上門來,儘管王艾莉努力向客戶證明自己的設計實力,但客戶仍舊因為她是個台灣的設計公司而堅持殺價。最後,王艾莉決定拒絕這門生意,因為她不希望別人找上台灣設計師,只是「看重便宜而非看重設計」。

有錢不賺,放在純粹的商業邏輯中或許又是傻事一樁。可是,與其削價競爭,王艾莉認為,不如挑戰更複雜的案子來強化自己的設計能量。

像她近來接下一個餐飲業的大案子,對方預計在中國大規模展店,因此餐廳的所有設計,從品牌識別、菜單到空間,她都一手包辦。王艾莉這次就懂得跨領域合作,找業界一流的空間設計、網站設計等團隊合作,果然,最後呈現的作品比預期更好。

「就像打桌球,跟愈厲害的人對打,你愈可以接到球,因為厲害的人會控制球的方向,」王艾莉解釋。她深知和其他優秀人才合作的最大好處,就是自己可以進步得更快速。

5年走來,王艾莉始終實踐著她「不滿意,就去改變」的初衷,而這條路顯然會繼續下去,因為,當記者請她為如今29歲的自己下一個新註解時,她酷酷地回了一個酷酷的答案:「改變,再改變。」

王艾莉

1984年次,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學士、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。2008年底學成歸國,創立王艾莉設計公司及《The Binder》雜誌。

出處:2013-08 Cheers雜誌155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