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位置: 首頁 > 知識中心 > 個人成長 > 只有自己,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

只有自己,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

提供機構:

亞太培訓顧問

加入收藏
收件人email:
寄件人姓名:
寄件人email:

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解決問題,只有你自己,你必須為自己的一切負責。未來職場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,以及自立的工作態度。
業績一直不見起色;與上司老是意見不合;不知是否該繼續這份工作、還是要換其他的工作……

工作中總是有著各種的煩惱,你可以詢問朋友、同事、或是主管的意見,尋求他們的協助。但是,他們也只能提供建議而已,要去面對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還是得依靠你自己。

因此培養自我指導(self-coaching)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正如同一位運動員教練,他必須隨時隨地觀察選手的表現,找出問題所在,設想解決的方法,並擬定一套訓練計劃。如今,你就是自己的職場教練,必須自己找到問題、解決問題、突破工作的瓶頸。

學習自問自答的技巧

「自我指導能力很重要的一部份,就是學習如何透過自問自答的思考方式,解決問題,創造改變,」日本知名生涯顧問細川馨在接受日本《上班族》雜誌(Associé﹞訪問時說道。

細川馨認為,自問自答的過程可分成5個步驟:

1.問題到底出在哪裡?

2.我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理想?

3.我該採取何種解決方案?

4.我該如何採取行動?

5.我的執行進度是如何?

以下我們分別針對各個步驟,仔細說明具體的執行方式。

依據細川馨輔導許多個案的經驗,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所謂的「反問法」。每當你想到任何一個原因,就立即的反問自己:「為何是如此?」

假設現在你煩惱的是,覺得自己缺乏工作的動力,正猶豫著是否該轉換新的環境?

以下就是釐清問題原因的自問自答過程。

問:為什麼缺乏工作的動力?

答:因為沒有成就感。

問:為什麼沒有成就感?

答:一直在重複同樣的工作,沒有新的挑戰。

問:為什麼缺乏新的挑戰?我有主動爭取或是向上反映嗎?還是真的沒有發揮空間?

在過程中你必須不斷的去質疑自己的答案,才能確切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。你必須像偵探一般,不放棄任何的可能,有耐心的抽絲剝繭、追問到底,找出最終的答案。

2.我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理想?

當你釐清了自己目前所面臨的難題之後,接下來將眼光放在未來,問問自己:「我要的是什麼?」「我希望未來達成什麼樣的理想?」你覺得現在這份工作很無趣,那麼你喜歡的工作又是什麼?你希望自己達到什麼樣的成績?

也許一時之間很難真正有具體的答案。細川馨建議,不妨採取逆向思考法,先想想未來不希望發生的結果。當你將不可能的選項剔除之後,就會有比較清楚的思考方向。

3.我該採取何種解決方案?

當你釐清了目前困境的原因,同時設定好未來的理想目標,接下來就是要決定應採取什麼樣的解決方式,才能真正改變現狀。

那麼,要如何決定自己該做哪些改變?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自己的現狀與未來理想之間相互對照,就比較清楚應採取哪些必要的行動,彌補現狀與理想之間的落差。

舉例來說,也許未來你希望自己能獨當一面、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,你應該想想自己是否具備了創業所需要的能力?未來應該學習哪些技能?如何從目前的工作中培養這些能力?

4.我該如何採取行動?

最後,你必須擬定行動計劃。在執行的過程中,最常碰到的問題是缺乏持續行動的內在力量。

「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愈來愈不習慣思考,因此常常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。我們缺乏的不是專業能力,而是達到最後目標的力量,」目前擔任日本天理大學講師的原田隆史說道。

如果能夠採取目標管理的方法將目標具體化,就能有助於你取得這份力量。現狀與理想目標之間並非一蹴可幾,而必須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,就好比是走階梯一般。藉由小成就累積自己的信心,才能激勵自己持續不斷的前進。

所謂目標具體化,也就是將自己在第二個步驟時所設定的理想目標,切割成階段性的次目標,包括最低、中間、與最高的目標,漸進式的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。真正的成功必須由無數的小成就所累積而成。「焦點不在於理想目標的達成,而在於進步的過程,」原田隆史說道。

只要你任何些許的改變與進步,就是成功。不要想著與理想目標還有多遙遠的距離,而應該去想想我從起點開始已經往前走了多少的距離。

5.我的執行進度是如何?

原田隆史建議,在執行的過程中,也應該養成定期紀錄的好習慣。每當達成某個預定的目標時,最好將所花費的時間、遇到的難題、如何解決等細節記錄清楚。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自己了解目標是否有調整的必要,同時文字的紀錄也可以帶給自己成就感,具有實質的激勵作用。

學習方法固然重要,然而,你是否具備正確的工作態度,同樣具有關鍵性的影響。「具備自我指導能力的人都具備了一項特質,也就是自立(self-reliance)的工作態度。他們在思考問題時,都是採取『自我控制』的原則,」日本職場生涯專家小笹芳央表示。

培養自立的工作態度

所謂自我控制的思考方式,也就是以自我為主體的思考邏輯。當你從自我的問題出發,改變自己,才有可能改變現狀、解決問題。

小笹芳央強調,任何人在面對工作時,都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:這份工作對我到底具有什麼樣的意義?你為什麼要做這份工作?「提高工作動機的關鍵在於工作對你有什麼樣的意義,」小笹芳央說道。如果你不去思考工作對你的意義,就不會有所成長。

事實上,工作的有趣與否,完全是個人主觀的判斷。儘管你可能不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,但是也不要因此而輕言的辭職,你要做的是積極尋找這份工作的正面意義。人的主觀意識會改變事情的發展。

假設現在有兩個人同樣從事店員的工作,甲認為店員的工作內容既單調又無聊,每天重複同樣的事情;乙卻認為工作非常有趣,可以接觸不同的人。

你必須學習改變自己的視野,試著從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現在的工作,包括從不同的時間點與立場,為自己的工作賦予意義。

分清楚「想做的」與「應該做的」

在決定應採取的行動時,必須分清楚哪些是你應該做的、能做的、以及想做的。實際的情況是,你想做的不一定是你應該做的或是能做的,你必須要做的卻又是你不想做的。

「人之所以失敗,並非是不努力,只是力氣花在錯誤的地方。成天只顧著『想做的』事情,至於『應該做的』卻是一件也沒做,」小笹芳央說道。改變必須從「應該做的」部分開始,你必須問自己:「現在這份工作,我應該做的是什麼?」然後再循序漸進的去做「能做的」以及「想做的」部分。

在未來的職場環境中,自我指導的能力將日趨重要。正如同德國企管書暢銷作者萊納德•史布萊格爾(ReinhardK.Sprenger)所說的,21世紀是「個體」的世代,我們只為一個組織工作,那就是「自己」。

我們有了更多的自主性,但這也意味著你必須為自己承擔完全的責任。從自我出發,依靠自己的力量,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。

改變現狀從自己開始

面對任何的困境,不要浪費時間抱怨外在的環境因素,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己。唯有改變自己,才有擺脫困境的可能。以下便是《成為自我的教練》(BeYourOwnCoach)的作者芭芭拉•布拉罕(BarbaraBraham)提供的具體建議。

1.學會自我觀察。遇到任何的情境,你都應該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行為。每個人的自我有兩個部分,一是參與的自我,也就是實際執行某種行為的自我;另一個是觀察的自我,冷眼旁觀自己的行為。

透過對自我的觀察,可以更加的認識自己,了解自己在遭遇問題或某些特定情況時,是否表現出固定的行為模式,或是常犯某些的錯誤。日後當你面臨任何的困境時,就能比較容易找出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。

2.每天保留自我省思的時間。現代人工作忙碌,常常忘了找時間與自我對話,去認識自己。但是,如果你不認識自己,又如何能改變自己?無論你再忙、再累,每天都應該抽出一點時間給自己,聽聽自我內心的聲音,多多了解自己。

3.培養多元的思考力。當你轉動萬花筒時,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與圖案。同樣的,當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時,也就會有不同的體認。面對問題時,除了事實的分析,更要思考自己在當下的感受與想法,才能把問題看得更清楚,為自己創造改變的可能性。

4.嘗試不同的可能。要創造新的結果,就必須有新的做法。在你思考自己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時,應發揮創意,想像各種的可能,即便是你之前從未有過的行動,都應該嘗試。

5.檢視過去的成功模式。你過去的成功,是否有什麼特定的原因或是採取了哪些關鍵的行動,全部寫下來,然後逐一的思考,這些因素至今是否仍適用?過去的成功只是一個參考點,不代表未來的成功,不要錯誤的複製過去。
 
 

日期:2012-10-22    出處:2004-05 Cheers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