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位置: 首頁 > 知識中心 > 個人成長 > 何飛鵬30年磨出一堂課:偷學

何飛鵬30年磨出一堂課:偷學

提供機構:

亞太培訓顧問

加入收藏
收件人email:
寄件人姓名:
寄件人email:

 學習一定要有老師,老師只有兩種,一是書,一是人,兩者互為表裡,交互運用。


離開了體制學校,學習進入自學與偷學,人人都可能成為學習對象,只是沒有老師之名,他們也沒有教學的責任、義務,學習要靠每一個人自己想盡辦法完成,學習的成果落差極大,也影響每一個人的成就。

每個人都擁有經驗,這些經驗通常未經文字化表述,都是每個人身上的「隱性知識」,不說出來,別人無從知悉,也無法學習。跟人學,就是要學習這些獨家理解的隱性知識。

自學的對象中,最容易接近的是同事,工作中同事之間互為老師,互相啟發,但傑出者通常擁有最多智慧,學習的對象首選傑出同事。

老闆與主管是另一個必然的老師,他們本身就具有教導的責任,只是學習者如果能主動積極鎖定老闆為學習對象,將會得到更大的學習空間。外在的專家是各種專業領域老師,每一個人都要按照自己的需要,去尋找各種專家學習,要把專家變成自己的智庫,最好能隨時請益學習。

還有許多知名人士,像是大企業家、大教授等各種名家,這些人也都可以學習,雖未必能親炙,但從各種轉述的報導,也可以得到啟發,不可忽略。

老闆是最重要的老師

老闆不只是發薪水給我們工作的人,他也是我們最可親近的老師。

主管不只是每天管理我們、分派工作的人,他也有責任教會我們。

我許多能力是從老闆身上學到,這老闆包括直接主管,也包括真正的大老闆。

當記者時,主管召集人教我寫新聞,採訪主任教我策劃處理新聞;剛畢業時賣保險,主管教我銷售技巧,後來公司賣給李嘉誠,我從李嘉誠身上學到如何經營管理公司,也學會用人與氣度。(儘管這些老闆也都給我帶來一些困擾,我也不盡全然喜歡他們。)

老闆與我們長相左右,隨時都有老闆,我們一切都關乎老闆,如果要找一位老師,老闆是最合適的人選,也擁有最多工作相關的專業。

我永遠注意老闆的一舉一動,盡可能學習他的專業、能力、知識。如果他的為人處世值得尊敬,我也會學習。

不要只把老闆當作發薪水的人,也不要把老闆當作會找麻煩的討厭鬼,從他身上學習才是聰明的思考,因為老闆是老師,不要刻意躲著他,離老闆近一點,才有機會多學一些本事。

不要認為接近老闆是逢迎,要學習迎合老師是應該的;也不要討厭老闆,就算他不講理,可能也罵過你,但是誰沒被老師罵過呢?我們不能因被罵而討厭老師;更不能認為老闆是敵人,也許他和你的立場不一樣,利益也有衝突,但了解敵人的想法,學會敵人的本事,是打敗敵人最好的方法。

不論老闆做了什麼,只要你沒決定離開公司,就要看老闆的優點,欣賞他的專業,努力學習,仔細觀察,從老闆身上學到本事。

而主管是另一種老闆,雖然他可能只是大工頭,但是在專業上,他絕對有其能力,因此就工作上的專業,他也是最好的學習對象;從主管身上學專業天經地義。

主管本身就具有訓練功能,他必須教會所有團隊成員,才能順利完成任務,但不可因主管有教導之責,我們就被動接受,而是應該主動的請益、提問,讓主管留下深刻的印象,讓自己成為組織中成長快速的人。

老闆和主管都是職場學習的關鍵人物。

後記:
1. 我的經驗是,敢和我親近的員工常是學習快速的人,也可能是未來最有潛力的主管。
2. 老闆的道德水準未必高尚,但工作能力一定很好。

向資深員工及傑出同事學習

資深員工如果沒有升上主管,通常代表失敗,也很可能在組織中被忽視,可是他們身上有許多寶貴的經驗。

而傑出工作者能力出眾,更應多接近學習。

服役時,我是少尉政戰預官,什麼都不懂的我,卻是全連的二把手,連長不在時,我就是最高指揮官。不過,我經常在處理事情時,會面臨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。

那時有兩位老兵給我很大的幫助,一位是行政士官長,一位是汽車維修士官長,他們一生都在軍中,對所有的狀況都瞭如指掌。

剛到軍中時,我不太抽菸,所以我的香菸配給都給了這兩位士官長。另一方面,由於他們年紀大,當我父親都有餘,我發自內心的尊敬他們,因此我官階雖高,但與他們相處融洽,他們也常私下提醒,讓我少犯許多錯。

在我短暫的保險工作生涯時,我特別喜歡接近那些傑出的銷售人員,因為我很好奇他們如何完成不可思議的業績。我只是多一些禮貌、多一些請教,他們就感到窩心,讓我在短暫的時間中,就得窺銷售工作者一些不為人知的奧祕。

資深工作者及傑出頂尖工作者,是職場中最佳的學習對象。

資深工作者雖未必能力很強,但一定非常理解組織的生態,對老闆、主管的個性瞭如指掌,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,什麼狀況該說什麼話,拿捏精準。

他們也對組織中的潛規則十分清楚,什麼事規定不可做,但其實做了無妨;什麼事規定可做,但卻千萬別做……,從資深工作者身上,可以找到聰明的行事之道。

至於傑出的工作者,則是組織中的天之驕子,他們會受到主管的重視,也有較大的自主空間,而有效的工作智慧,都隱藏在這些傑出的工作者身上。

和傑出工作者學習有效率的工作「Know How」,從資深員工身上則了解組織的生態,這兩者都是最好的學習對象。

這兩種人的相處之道不太一樣,對資深工作者要嘴甜、姿態要低、要尊重,必要時要施些小惠。資深工作者因年歲大,難免不積極,可是卻有極佳的存活之道,新進人員只要態度好,並不難與其接近。

可是傑出同事就不太一樣,他們通常自視甚高,如果不能讓他們感覺你潛力很大,他們不見得願意交往。

所以面對傑出同事,要表現出積極態度,也要展現適當的工作能力,再加上誠懇及尊重,他們會覺得你是同類人,而願與你接近。

傑出同事會有許多獨門工作方法,他們不見得會公開,但接近就可以了解,就有機會偷學,透過觀察、溝通、不經意的詢問,就有可能拼湊出他們的私房訣竅。

資深員工及傑出同事,是職場中除了老闆及主管之外,另一種可以學習的對象。

後記:
如果自己也是傑出工作者,其他傑出工作者可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,要如何相處呢?最好的態度還是把他們當作交流學習的對象,對升遷抱著坦然的態度。

尋找專家及達人

要成就過人的專業,一定要向最頂尖的專家達人學習,而且最好是向全業界最好的專家學習;如何找到專家、接近專家,就有很大的學問。

每一個行業、每一種工作、每一種專業職能,都存在著專家與達人,這些人可能沒有跟你在同一個工作的組織中,但卻往往是最佳的學習對象。

要和這些組織外的專家、達人學習,要有耐性,要有方法,要鎖定長期追蹤。

學習的第一步是人肉搜尋,並仔細觀察。先上網搜集,把他們公開的訊息徹底了解,仔細閱讀已公開的「Know How」,並長期追蹤、更新。

同時也要透過實體世界的人際關係,了解誰認識他?他有什麼朋友?以做為下一步接近時的介紹協力者。

第二步則是接近,尋找專家可能公開出現的場合:酒舍、座談會、演講會,然後要像追星一樣,場場必到。

碰到面之後,一定要讓他留下印象,提問發言是最好的方法,借用發言過程,彰顯你的特殊性。如果能私下聊上幾句最理想,這時不但可以換名片,還能直接請教問題,當然還要嘗試留下日後聯繫的方法。

如果找不到公開接近的方法,就要設法安排私下的會面,最好的方法是找人幫忙介紹,先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蒐尋是否有人認識這位專家,如果沒有,還要擴大蒐尋範圍。

就像許多年輕人想請教我問題,輾轉找了許多人介紹,他們的想像力及耐性,令我折服,也通常會與他們見面。

第三步則是建立請教的管道,用電子郵件往來是最佳的方式。現代人名片上通常有電子郵件帳號,而用電子郵件請教問題是最安全的打擾,因為接到陌生的郵件是常態,可回可不回。第一次發送電郵,最好禮貌而周到的表達仰慕之意,然後問一個容易簡單回答的問題,這是重要關鍵,因為問題太複雜,又是陌生來信,通常不會有回音,但如果問題簡單明瞭,對方可能就會回答。

不論有無回音,要有耐性繼續請教,通常皇天不負苦心人,不斷敲門的結果,都會有好報。

可以這樣學習請教的外部專家達人,最好不只一位,還要在各種不同領域,各有對象,讓自己學習的範圍擴大,如果能構成一個個人的顧問圈,最是理想。

與外部專家交往,要從陌生開始,因此方法要細膩,才有可成。

後記:
1. 我常接到陌生的電郵,通常只是看看就算了,但有一種電郵我通常會回,就是年輕人的請益或詢問,前提是問題不能複雜,而且要有趣。
2. 觀察名人、了解名人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,有時候只是一句話,但一生受用。

向對手學習──偷學

觀察、記錄並模仿對手的成功方法,稱為「偷學」;要試圖解答自己輸在哪裡,絕不能再輸第二次。

另一個教導我很多的是競爭對手,媒體的競爭非常尖銳,每天翻開報紙就決勝負,我不是漏對手新聞,就是被對手漏新聞。當時我的對手多數是老記者,剛開始我毫無還手之力,常常被他們漏新聞,而每一次被打敗,就助長了我的學習。

我會仔細分析他們寫的新聞,判斷新聞來源,試圖解答「我輸在哪裡?」當然,我也會把那一則新聞的來龍去脈徹底弄清楚。在我認為,都是同樣的新聞,同樣的來源,絕不能再輸第二次,我會針對這些地方立即補強或補救。

由於是對手,我從他們身上的學習完全屬於「偷學」,只能偷偷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、他們的採訪方式、他們的人際網絡、他們的專長。當然對手也會刻意隱藏,盡可能不透露出任何的蛛絲馬跡,因此這種「偷學」的訓練非常嚴格,我經常要推陳出新,才能知道他們如何做。這種「於是假裝不在意」,但卻暗中仔細記錄觀察的「偷學」方法,讓我一生受用無窮。

沒有效果的學習--菜籃族知識分子

每個人都重視學習,但真正得到好處的人並不多,知識豐富卻不會活用,就像用茶壺裝餃子,倒不出來,也吃不到。

更多的人學到了,卻不相信,留在嘴巴說說而不做,只是言行不一,自我欺騙。

一對朋友夫婦,兩人都是台大經濟系的高材生,都在知名企業工作,也都在做股票投資,但結果是虧損的多。社交場合中,他們最常談的是股票,最常問的問題是:哪一支股票會漲?有什麼內線消息?

我看在眼中,感慨萬千:為何兩位高級知識分子,投資行為卻像市井小民、菜籃族一般?大學教育讓他們擁有一個不錯的工作,但似乎沒有在行為上留下痕跡。

事實上,社會中充斥著這種人:長期學習、努力學習,卻沒有改變、沒有效果,行為依然故我,困境依舊存在!

長春藤名校畢業的MBA,在實際經營公司時自以為是,獨斷獨行且不肯授託,導致團隊分崩離析、績效不彰,過了蜜月期,只好黯然離職。

一個虔誠的教徒,耶穌佛祖不離口,謝謝感恩不離嘴,奉獻捐輸不落人,只是回到紅塵,依舊心狠手辣、奸詐狡猾、背信棄義,有錢我最大,得意不饒人。

「菜籃族知識分子」、「名校經營白痴」、「虔誠的惡棍」,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,就是重視學習、努力學習,但是學習無用,行為沒有因而改變。

人為何要學習?因為要提升自我、改變能力、改變行為。得到知識技能只是過程,並非目的,行為改變,結果改變,才是學習的最後目的。

維基百科對學習的定義是: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,獲得知識、技術、態度或價值的過程,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定的行為變化。

很明顯的,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改變行為。學習不只是要獲得知識和技能,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知識和技能,使用在相關的行為上。經濟系的高材生,理論上擁有必要的股票投資專業知識,但如果只是找內線、聽明牌,就是行為沒改變,那學習何用?

MBA的高材生亦復如此,或許可以找個託辭:理論與實務有落差;但有了理論,應很容易自我校準調整,如果無法調整,應是學習無效。

學習不只在知識技術上,也在態度、心性、價值觀上,「虔誠的惡棍」顯然是「說」與「做」的巨大落差,在神前承諾要行善、在神前努力修養心性,這都是學習,可是學習之後的價值觀改變、心性純化及性靈的提升,就需要真實的改變行為,並且需要持續而穩定的改變。

這就是學習的盲點:重視外在的知識技能,忽略內在的態度、價值與心性;強調學習內容的獲得,而忘記學習之後的應用與改變。

我們應當重新認識學習--要學習,也要實踐;透過學習來提升自我、改變行為,也改變世界。

後記:
1. 冷靜觀察生活周遭,一定不乏「菜籃族知識分子」,也不乏「名校管理白痴」,至於「虔誠的惡棍」,其中許多是勇於捐輸的生意人,他們的行為反而較像是買贖罪券。
2. 行為未改變的學習,可能並沒有把知識、價值觀和態度,內化為自己的信仰,雖眼到、口到、耳到、手到,但心未到,腦未到也。


書籍資料

書名:自慢6:自學偷學筆記-學習改變我的一生
作者:何飛鵬
出版日期:2013/09/28
出版社:商周出版

日期:2013-12-02    出處:精選自《自慢6:自學偷學筆記-學習改變我的一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