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位置: 首頁 > 知識中心 > 個人成長 > 釐清5大誤解,草莓族變生力軍

釐清5大誤解,草莓族變生力軍

提供機構:

亞太培訓顧問

加入收藏
收件人email:
寄件人姓名:
寄件人email:

 青年失業問題,全球蔓延。年輕人一畢業,找不到工作不打緊,才剛踏進職場,又被貼上許多標籤:自我感覺良好、公主王子病、太過自我、缺乏團隊精神、抗壓力差、嬌生慣養……,七、 八年級生彷彿一出生就帶著原罪。


只是,草莓族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。想要管理這群看似難以駕馭的世代,首先得摘下你的有色眼鏡。

美國「創造性領導中心」資深研究員迪歐(Jennifer J. Deal),針對一萬三千多人進行跨世代管理調查,歸納出大眾對於年輕人的五大誤解。


誤解一:我行我素,不服指令

大家認為Y世代(一九七八年到二○○一年出生)都是「媽寶」,被讚美的話語澆灌長大,話只挑好聽的聽,不喜歡被指導。但是在迪歐的研究中,卻完全顛覆這樣的認知。

有四一%的Y世代同意「即便不清楚原由,也要使命必達」;而嬰兒潮世代及X世代,卻分別只有三成的人,認同此一說法。

究其原因,是因為年輕的一代受長輩的影響深厚,成長過程習慣聽命行事,「照著A做就會得到B」的觀念根深蒂固。由此看來,明確告知公司要求、建立規範,對Y世代是行得通的。


誤解二:缺乏忠誠度

年輕人三天兩頭就跳槽換工作,缺乏定性,不知道什麼叫忠誠?這樣的認知並沒有太大的偏差,只不過大家顯然都忘記自己年輕的時候了。

嬰兒潮世代也沒有好到哪裡去,人們在二、 三十歲時,放棄的機會成本不高,在摸索人生方向的階段,尋求發展的新機會,不必然與缺乏忠誠劃上等號。

與其幻想年輕人忠心耿耿,不如發展與年輕世代的私人情誼,以過來人的經驗,分享生涯規劃的想法。並且在實務工作中,提供中肯的回饋,也讓年輕人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,加深其在團對中的參與感。



誤解三:沒有熱忱

對於探索自我方向的青年人而言,工作的意義相當重要。

初入職場,基層工作免不了單調乏味,任誰做久了,都很難提起熱情。與其急著將「不愛工作」的大帽子扣在年輕人頭上,不如想想,如何引導年輕人,找到投入的意義。

人力資源專家艾立克森(Tammy Erickson)觀察年輕人發現,其實新世代樂於與前輩交流,特別是非正式的師徒學習關係。

提供跨世代的合作互動,有助於經驗傳承,也是年輕人接觸不同觀點,進一步找尋工作動能的好機會。


誤解四:只為錢做事

很多人以為新一代逐利而居,「重金」就是最好的管理利器。然而,問題的根本不在世代差異,而是階級差異。

年輕人在組織裡頭,因為資淺,普遍低薪,比起已經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中壯年世代,實質報酬所帶來的誘因較大,利用物質激勵年輕員工所能發揮的效果,當然就相對有力。



誤解五:更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

對於苦幹實幹如工作狂般的嬰兒潮,Y世代似乎不喜歡加班。工作以外的精彩,才是生活的重心。

不過迪歐的研究中,並沒有發現世代間有太明顯的差異。反倒是因為隨著整體社會的發展,由力求溫飽,轉向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成為職場人普遍的目標。

更彈性的工作時間,更貼近人生每個階段的需求,也能夠兼顧職場以外的角色扮演,不只是年輕人需要,這個時代的工作人都需要。



身為主管,與其抱著錯誤認知苦尋對治Y世代的策略,

不如破除迷思,把握下列三大原則,將Y世代訓練成精良部隊:

原則一:放下成見,公平對待。

原則二:引導他們發掘工作上的興趣。

原則三:讓其見到學習、發展的空間與機會。

畢竟,管理新世代的重點不在出生年代,而是竭力提供支持,努力創造每個世代都樂在其中的工作環境。




日期:2013-05-31    出處:2012-04-18 天下雜誌 495期